• <big id="ala24"></big>
    1. <object id="ala24"></object>

      <object id="ala24"></object>

    2. <nav id="ala24"></nav>
      聯系我們 英文版

      什么是內照射

      (一)內照射的定義

      放射性核素進入生物體,使生物受到來自內部的射線照射稱為內照射。

      (二)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內主要有三種途徑:經呼吸道進入、經消化道進入、經傷口和皮膚粘膜進入。

      1、經呼吸道進入

      放射性核素可以氣態、氣溶膠或微小粉塵的形式存在于空氣中。

      (1)氣態放射性核素(如氡、氙、氚)易經呼吸道粘膜或透過肺泡被吸收入血。

      (2)粉塵或氣溶膠態的放射性核素在呼吸道內的吸收決定于粒徑大小及化合物性質。

        1)粒徑大于1微米:大部分被阻滯在鼻咽部、氣管和支氣管內;大部分通過咳痰排出體外或吞入胃內,僅少部分吸收入血。

        2)粒徑在0.01-1微米:危害最大,大部分沉積在肺部;部分吸收入血,部分被吞噬細胞吞噬后滯留在肺內形成放射灶。

      3)難溶性化合物在肺內溶解度很低,多被吞噬細胞吞噬;可溶性化合物易被肺泡吸收入血。

      2、經消化道進入

      放射性核素可經過污染的手或飲用被污染的水、食物、藥品等,也可通過食物鏈經消化道進入體內。

      3、經傷口和皮膚粘膜進入

      皮膚傷口和皮膚粘膜沾染放射性核素后,若不及時洗消,放射性核素將通過傷口和皮膚粘膜的滲透、吸收進入體內,吸收率較高。

      某些放射性物質甚至可以通過完好的皮膚進入體內,如氧化氚、碘的化合物。

      (三)內照射的特點

      1、呈持續性照射

      放射性核素進入體內后,對機體產生連續性照射,直至放射性核素完全衰變成穩定性核素或全部排出體外,對機體的照射才會停止。

      2、呈選擇性照射

      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在體內呈不均勻分布,按核素或化合物的化學性質被組織和器官選擇性吸收、分布和蓄積,致使蓄積放射性核素的組織或器官受到選擇性的照射,產生較大的生物學效應與損傷。

      放射性核素進入體內后,以兩種方式參與體內的代謝過程:參與體內穩定性核素的代謝過程、參與同族元素的代謝過程。

      根據其在組織和器官的代謝特點,可分2種分布形式:

      (1)均勻性分布:某些放射性核素較均勻分布于全身各組織、器官中;

      (2)選擇性分布:某些放射性核素擇性蓄積于某些組織、器官中。

      (四)內照射的危害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后,通過內部照射引起的損傷為內照射傷。有兩種形式:

      (1)全身性損傷:包括內照射急性放射病、內照射慢性放射病。

      (2)局部損傷:放射性物質侵入體內和排泄體外的途徑,以及停留部位所造成的局部損傷。

      通常對γ放射物質來說,因其射線的射程長,與外照射并無多大差別。

      對于釋放β和α射線衰變的核素,其在體內(或細胞內)的分布將會引起生物體內極高能量的局部吸收,致使內照射產生特異的生物學效應。

      (五)內照射的防護措施

      內照射防護的基本方法有2種:

      (1)隔離:把操作人員與放射性物質隔離開。如必須在通風柜或手套箱蒸發放射性液體或操作放射性粉塵、嚴禁在工作場所吸煙和飲食、佩戴個人呼吸防護裝備等。

      (2)稀釋:把空氣或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降到容許水平以下。如通風、過濾、廢水稀釋等。

      圖片2
      返回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网
    3. <big id="ala24"></big>
      1. <object id="ala24"></object>

        <object id="ala24"></object>

      2. <nav id="ala24"></nav>